詮釋一本書的過程是透過文字的媒介,達成心靈上的溝通。
當對一本書的理解,和作者達成共識以後,才可以決定要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論點。
討論一件事時,雙方都要對文字上的應用沒有意見後,
才能談到同意或不同意觀點。
當讀者不只是盲目的根從作者論點,還能和作者針鋒相對時(對知識的理解程度),
他最後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對的有意義的評論。
舉例來說:
假設有人說:「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。」
我們可能會以為他說的是:
所有人類與生俱來的智慧、力量、所有能力都是相同的。
觀察事實後,發現不是這樣;那就會不同意這個觀點,認為他錯了。
但有可能是我們誤解了他想表達的意思,
或許他想表達的是每個人的政治權力是平等的。
但因為我們誤解了,所以做了不同意這個判斷等於毫無意義。
如果澄清了這個誤解以後,
假設我們同意,那就是達成了共識;
假設我們不同意,那我們的主張就成了一個新的議題。
詮釋一本書的過程是透過文字的媒介,達成心靈上的溝通。
當對一本書的理解,和作者達成共識以後,
才可以決定要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論點。